贯彻落实大讨论
2024年10月15日,校团委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大讨论座谈会。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绍华,校团委全体教师、学生兼职副书记及校属各团学组织骨干代表出席会议,团委书记郑丹琪主持会议。
郑丹琪汇报了我校共青团系统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的情况。在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后,校团委向各级团学组织第一时间发布了学习倡议,布置了相关工作任务,组织学生骨干集体学习、讨论回信精神,共同梳理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针对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初步拟定了共青团系统的落实举措。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强化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二是聚焦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任务,打造面向智能媒体时代的实践平台,主动响应校党委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着力提升“第二课堂”实践品质,一体化助推学校“AI+”和“+AI”战略布局。三是聚焦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挥好共青团的主体作用与组织效能,突出办学特色,培育创新型校园文化,让小白杨们用奋斗之姿激扬青春力量。
校团委教师结合各自的分管领域依次发言,谈了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要点和设想。团委副书记吉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把好青年思想引领的“方向盘”,抓住优势,用好共青团组织“传家宝”,善于创新,不断充实青年工作“工具箱”,要时刻牢记总书记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为党和国家新闻传播事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团委副书记刘幼春从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媒体宣传、社团文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好、发挥好团的组织优势、强化组织效能,探索具有中传特色的共青团工作模式,做好人才培养,助力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团委综合办公室副主任范泓懿从志愿服务、广播台建设、创新创业三方面谈了贯彻落实回信精神的具体办法,表示将继续带领好团学组织,完善好长效机制,确保各项育人举措落地生根,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务实的工作作风当好广大青年的“知心人”。
随后,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媒体融合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2023级研究生侯轶彬,第20届校研究生会主席、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播学(国际传播白杨班)2022级研究生潘沛乔,第45届校学生会主席、电视学院国际新闻学2024级研究生杨芳若,创新创业协会主席、广告学院公共关系学2022级本科生李炬翰四位同学分别从各自身份职能出发,分享了从学生组织和学生个体的不同层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思考。
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绍华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与会师生的思考、想法与工作举措,强调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做好青年学生思想的引领者,要着力培养青年学子的爱校情怀、远大理想,要培育有中传特色、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要鼓励青年学子主动成为学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张绍华指出,近年来党中央高度关心新闻舆论工作,国家高度关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国传媒大学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教育重镇,毕业校友和在校师生都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专业建设成果有目共睹,在服务党和国家重要战略上取得了建设性成果。他强调,作为中国传媒大学70周年校庆的亲历者,要承担起新闻传播人才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学好专业知识,服务好国家战略;要保持热情高昂、积极进取的态度,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校团委要传承好校园文化,打造有时代特征、共青团特色的活动品牌,让青年学子浸润在中传独特的校园文化之中,以奋进之姿,贡献青春力量。
会议最后,郑丹琪表示,校团委全体师生一定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发挥好团组织在学校党委和团员青年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好校级团学组织的“领头雁”作用,带领广大中传青年继续传承和弘扬时代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努力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心得感悟
侯轶彬
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
国家舆情实验室 大数据技术与工程
2023级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中国传媒大学办学70年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新时代传媒人的殷切鼓励,作为中传人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七十载风雨兼程,七十载春华秋实,传媒大学和传媒学子在党的领导下,始终走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最前沿,未来传媒青年也必将站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最前线。站在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起点上,作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后备军,我必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提高政治站位、拓宽国际视野,胸怀“国之大者”,聚焦党和国家战略目标,以“钉钉子”精神苦练专业本领、脚踏实地奋斗,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贡献新时代中传青年的力量!
贾佳豪
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
电视学院 国际新闻学专业
2023级硕士研究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校师生的重要回信,我深切领会到党和国家对新闻舆论工作高度重视,对传媒教育事业发展密切关注,对传媒青年成长成才寄予厚望。这一份深情嘱托激励着我们勇担青春使命,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传媒贡献。
在信息爆炸、技术革新的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质生产力应用推动着新闻传播学科面貌焕然一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效能、提高文化软实力成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时代命题。可以看到,新时代青年不仅是智能传播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塑造者和接力者。我将在学习和专业实践中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守传媒初心使命,不断锤炼政治品格,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国际传播手段和方式,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宇恒
校团委组织部
广告学院 2022级
广告学(计算广告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专业本科生
在母校70周年华诞之际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身为一名青年团员和学校团学组织骨干,我备受振奋与鼓舞!
作为计算广告学双学士人才培养项目招收的第二批本科生,我是学校学科交叉融合办学的亲历者,我深切感受到了肩上背负的重大任务和重要使命。新时代新征程,总书记的回信给我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我一定会铭记总书记的殷切关怀和谆谆嘱托,充分运用好自身文工交叉的学科背景,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运用数字技术,贴近广告与新媒体产业实践,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立志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王欣逸
校团委宣传与媒体运营部
人文学院 2022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在学习了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后,我十分激动、备受鼓舞。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传媒大学所有师生的亲切关怀,更有对新时代传媒青年的殷切期望,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传媒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新起点,再出发!我将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增强实践能力,努力挖掘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用我手中的笔触,记录下时代的脉动。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负期待,以青春之名,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基因,发传媒学子之声,逐梦前行,答好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青春答卷,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
戴吉庆
校团委行政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2级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本科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满了激荡人心的磅礴力量。在建校70周年之际,能收到总书记对我们的深切嘱托和谆谆教诲,我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份子,备受鼓舞!总书记教导我们要成为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满了激荡人心的磅礴力量。在建校70周年之际,能收到总书记对我们的深切嘱托和谆谆教诲,我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份子,备受鼓舞!总书记教导我们要成为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蔡依淼
校团委实践部
广告学院 2022级
广告学(计算广告双学位学士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本科生
在新闻传播行业的数字化浪潮中,计算广告的出现推动了广告行业的智能升级,而作为一名计算广告专业的学生,我将谨记习总书记回信中对传媒师生的殷切嘱托,不断探索计算广告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创新应用。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像一粒种子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努力成为优秀的传播事业工作者,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时代的一线躬身实践。
李丙喆
校团委文化事业部
新闻学院 2022级
传播学(舆情分析方向)专业本科生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后,我深刻领悟到了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嘱托与深切期盼。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作为传播学(舆情分析方向)的一名学生,我深知新闻舆论阵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总书记的关怀与鼓舞下,我立志将这份厚重的责任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专业学习中,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实践能力。
我将深入理解和把握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向着成为一名具有高度政治素养、精湛业务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而持续奋斗,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郭之溪
校团委社团部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2022级
传播学专业本科生
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
作为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传播学专业在校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传播学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使命感,去挖掘、传播那些反映时代精神、展现人民奋斗的故事。我们要运用所学,让正能量更强劲,让主旋律更高昂。
我们要以回信精神为指引,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坚守职业道德。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以笔为剑,以梦为马,在新闻传播的舞台上,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刘若南
校学生会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2021级
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
专业本科生
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中国传媒大学师生的关怀与鼓励,更是对整个传媒教育事业的期望与指导。作为一名传媒学子、团学组织骨干,我深受鼓励,深感责任重大。
总书记在信中强调了创新与传媒教育的重要性,鼓励我们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传媒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其中一员,我们不应只立足学生视角,更要有与国家、社会、学校共发展的站位,用我们的笔触和镜头记录时代,传递正能量。
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对我们的鞭策。我将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正视自己作为团学组织负责人的责任与担子,为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传媒人而不懈奋斗。
潘沛乔
校研究生会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级国际传播白杨班
硕士研究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给全体师生的回信令我深感振奋,倍受鼓舞!总书记在信中对培养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激励我们要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新时代新征程,作为一名国际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深知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谨记我们所肩负的国际传播责任与使命。我将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与殷切嘱托,立志高远,脚踏实地,用扎实理论学习服务专业学术科研,以昂扬拼搏之姿投身国际传播实践。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我们将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为向世界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不懈奋斗,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青春力量!
亢嘉仪
志愿者联合会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2级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本科生
26号之前,大家都为了校庆而忙碌不已,难免疲惫;收到回信的时刻,我只觉十分激动,备受鼓舞。
在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下,我深感作为一名中传学子所肩负的使命之重,并对于“学会、学好、学透”大数据的目标更加坚定。新时代新征程,在党的带领下、在总书记的教导下,希望我能与中传共同成长、进步,为新闻舆论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崔方晨
校广播台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2022级
音乐学(音乐传播方向)本科生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学生,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内心感到无比激动与自豪。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传媒人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而身为音乐行业传播者的我们,更是要将严谨科学正能量的理念态度牢固贯彻到未来的岗位中。三年的小白杨生活,我与中传已经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情感纽带。在70周年校庆这个特别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我来说非常有激励意义。
未来我将更加专注于学习音乐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努力掌握新媒体技术,让传统音乐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我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炬翰
创新创业协会
广告学院 2022级
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生
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和寄语,我备受鼓舞,也为身为一名年轻的白杨而感到无比骄傲!
70年前,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成立,为党和国家培育了一批有一批优秀的传媒人才和高素质新闻工作者;20年前,北京广播学院正式更名中国传媒大学,迈上新的征程。今年正好20岁的我,与母校共成长,有幸见证母校70华诞,并深入参与了学校和团委的多项校庆工作,直观地感受到70年来的学校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也被传媒学子的专业性与凝聚力深深吸引,自豪感油然而生!
新时代,新征程,未来已来。作为传媒学子和团学骨干,我们必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盼,努力学习,接续奋斗,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从“站在广电看传媒”到“立足传媒看世界”,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李想
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2021级
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本科生
作为中国传媒大学“青马工程”学员,在母校建校70周年之际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我心潮澎湃、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需要,突出办学特色。近年来,我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多次前往校定点帮扶地内蒙古兴安盟开展基层国情调研,在田野中“消化”党的创新理论。我们坚持人文为体,充分挖掘当地蒙汉交织的和合文化;落实科技为用,调用短视频、直播等智能媒介为地方农产品的数字化销售赋权;秉承艺术为法,通过设计联谊晚会、制作宣传片推广曲等艺术化方式呈现“草原连着北京”的生动画卷。
未来,我立志在新闻传播领域深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媒大学的殷殷嘱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传播新需要、认知新形态,努力向全世界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好故事,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粒种子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努力成为优秀的传播事业工作者,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在时代的一线躬身实践。
来源 / 校团委组织部
排版 / 杨淋
责编 / 王欣逸 王茗冉
微博:@中国传媒大学校团委 | 微信:cuc_youth
-中国传媒大学校团委宣传与媒体运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