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团学风采 >> 正文

2024中传暑实丨“闽韵新声”实践团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10-17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14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上好“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笃行实干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我校开展“知行合一新征程,笃行实干展风采”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校60余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4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20余个省份及自治区开展实地调研,实践成果丰硕。

在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党委、团委指导下,“闽韵新声”暑期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28日至8月3日,前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开展暑期实践调研活动,以新青年视角了解旅游发展,借传媒手段扩大非遗传播影响力,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实践背景

闽剧,又名福州戏,是福建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在福州方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流行于福建福州方言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的新编历史剧便以其独特的题材、新颖的立意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中国戏剧创作的一个亮点,并于2006年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首批名单。然而,在当前社会伴随5G的兴起,数字化、信息化的加深,以现场表现形式的闽剧同其他各种地方戏曲一样出现了生存危机,如:受众面越来越窄、后辈人才不足、表演技巧消失、资金短缺、演出市场萎缩、地域传播限制等,在危机剧增的当下,对闽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随着多媒介技术的持续创新与演进,闽剧的传承与发展必须与新兴媒介实现深度融合,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必然抉择。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的传承、保护及有效推广,我们需秉持灵活的思维模式和创新的意识,积极借助多样化的现代化媒介传播手段进行再创作,从而确保闽剧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对此,实践队伍实地走访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探索闽剧非遗文化创新于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实践内容

1.走进福建省实验闽剧院

在踏入古色古香的剧场,近距离观察闽剧表演的舞台、看到乐手演出的乐池和乐谱、看到演员们在高温下努力练习的身影时,便切身感受到了闽剧的魅力。

  演员老师的热情介绍下,我们看到了闽剧化妆的过程,看到了演员们从一身便装到慢慢佩戴上各种厚重、华丽的道具的辛苦。我们通过演员的讲解和表演也了解到了一些戏曲动作所代表的含义。在闽剧老师们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闽剧作为福建地方戏曲的代表,其独特的唱腔、表演艺术以及丰富的剧目内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然而,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闽剧也面临着观众流失、传承乏力的挑战。而新媒体以其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互动性,为闽剧搭建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让古老的戏曲艺术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尤其是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注意,为闽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2.采访著名闽剧演员

  周虹

福建福清人。1994年毕业于福建艺术学校闽剧表演专业,现任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福建省戏剧协会副主席。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开放式的问题,引导老师分享她的个人经历、演艺生涯中的难忘时刻、对闽剧艺术的看法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老师的回答中充满了对闽剧的热爱,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对这个行业的深厚情感。在谈到闽剧的传承与发展时,老师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老一辈艺术家那里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和技艺,又是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年轻人的习惯与喜好进行新的尝试。他还提到了新媒体对闽剧传播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新兴平台来推广和普及闽剧文化。采访过程让实践成员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闽剧演员的职业素养和艺术追求。


 成员心得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深感荣幸能深入探索并助于传播福建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与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的深入交流,让我领略到这门艺术融合多样戏曲元素与地方特色的独特魅力。尽管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面对现代娱乐的竞争,闽剧仍需创新以吸引年轻一代。

我认识到,作为青年,我们有责任保护并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我将积极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为延续中华文化尽绵薄之力。

  ——22音编王艺杰



身为福建人,我自幼受闽剧熏陶,对其四百余年的深厚底蕴充满敬意。当得知我的闽剧实践项目获选为校级重点项目时,我既激动又焦虑,深感推广这一传统文化的责任重大。通过深入了解和团队协作,我决心为闽剧注入活力,跨越代际,吸引更多年轻人。

我们的团队,虽背景各异,却目标一致,共同面对挑战,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结合现代叙事手法,让闽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在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的实践学习中,我们学习制作有影响力的短视频,以现代化视角呈现闽剧的传统韵味。

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承需不断创新与坚持。通过互动性强的短视频平台,我们鼓励年轻观众参与讨论,感受闽剧的历史情感和文化价值,建立起与闽剧的情感连接。

 ——22音传陈玙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随着多媒介技术的持续创新与演进,闽剧的传承与发展必须与新兴媒介实现深度融合,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必然抉择。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的传承、保护及有效推广,我们需秉持灵活的思维模式和创新的意识,积极借助多样化的现代化媒介传播手段进行再创作,从而确保闽剧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对此,实践队伍实地走访福建广播电视集团,探索闽剧非遗文化创新于创新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