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群英荟萃 >> 正文

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 研究生支教团贾佳豪:在支教中寻找人生价值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10-21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18

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20年来,超过5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殷切嘱托,讲述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的生动事迹,“传媒团英”即日起推出“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系列专访,展现传媒学子牢记初心使命、躬耕教坛、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的青春风采。今日推出第二期,讲述中国传媒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成员贾佳豪的支教故事。他本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走向基层、扎根乡村,运用自身专业技能和素养,为当地学生带来了先进的学习理念与丰富的课堂资源。

【个人简介】

贾佳豪,中共党员,曾执教于云南省施甸县示范小学,任五年级256班正班主任,教授语文和信息技术,平均每周共计31节课次。

坚守教学岗位,牢记学生为先。贾佳豪作为班主任,走访过班里大多数孩子的家中。乡间地头、田埂小院、搬迁社区……为了解学生就学现状和特殊问题,他出现在县城里几乎所有的角落,与每个孩子和家长唠家常、谈规划,还解决了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在谈话过程中,他常常调解家庭矛盾,提出学生个性化成绩提高方案,竭尽所能为学生创造“好读书、爱读书”的家庭学习环境。作为语文老师,贾佳豪始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他带领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安排建设班级读书角,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培养孩子们的全球视野和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牢记志愿服务,弘扬善洲精神。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贾佳豪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在志愿服务岗位,为保山乡村教育发光助力。他曾参与施甸县共青团委大会志愿拍摄工作;他曾走进施甸县摆榔乡布朗族自治村,为大山里的孩子讲授网络安全知识;他会在每个周六和其他研支团成员共同开展“四点半课堂”,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讲授多种多样的科普知识;他也曾走上街头,助力施甸县“创文”工作开展,清洁美好家园。

【采访问答】

Q:你加入研支团的契机是什么?

A:我在本科时加入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并在那里完成了一年的理论学习。在了解到支教后,我发现支教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方式。并且我当时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要步入社会的,那么你所要实现的人生梦想是什么?我希望能够在支教中围绕这样一个问题去寻找答案,去寻找我的人生价值。

Q:有的人可能会说支教很苦,还有人认为研究生应该读书、做学术研究,你为什么会去选择支教呢?

A:我认为对于学生而言,学术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还要把“读书的种子”往下扎,在实践中去学习。我想在支教中寻找学术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一年中,我通过实践了解国情、了解基层,所以我之后的学术研究可能会更关注农村民生问题。

Q:支教意味着需要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老师的身份,一开始这种转变会不会不自然?后来是怎么逐渐适应的?

A:我们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身份的转变。当一群大孩子去教一群小孩子的时候,我们摸索如何去跟孩子们沟通、接触,而这种经历不仅仅只是新鲜,在我心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正是对老师身份的认同和尊敬,我才能更好地完成这种身份转变。

Q:在支教过程中,除了课本知识,还有什么是需要带给当地孩子们的? 

A:我在支教过程中发现,云南教学的整体模式是相对落后的。我们参与实践,最重要的是去解决问题。我想告诉孩子们,他们需要学习的除了知识,还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和素养。比如,我们会在当地推动青少年性教育课程。除此之外,我个人还会给那些孩子播放很多有关中国文化的纪录片、电视节目,例如《航拍中国》《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等。在数学课上,我们会用不同方式进行授课,希望通过一些新的形式,让孩子们知道,除了传统课堂,还有其他汲取知识的途径。我们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知识,而是更多地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还有跟他们所理解的课堂学习不一样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学习理念和方式是他们可以去接触、去得到的。

Q:你之前在北京和湖南都有过支教经历,这几次支教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吗?

A:通过这几次支教,我发现基层孩子们的家庭背景基本相似,家长教育的缺失,从而限制了孩子对未来的想象。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去了解真实的中国。支教给了我们大学生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深入基层,从而促使我们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多地关注到广大人民的利益、关注到更多基层人民的诉求。我觉得这是支教的意义。

Q:支教结束后,你有没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A:回到大学校园,从老师到学生的身份转变让我迫切地想跟老师探讨更多的想法。现在我更愿意去和老师沟通了,会把老师提出的问题往深处去琢磨。你曾经参加过很多志愿活动,促使你不断参加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我能从志愿服务当中找寻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不能仅仅只为了自己而去做事,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也是能获得价值感的,我想做一颗社会需要的“螺丝钉”。

Q:对于很多想去支教的同学有什么建议或寄语吗?

A:我认为不能为了支教而支教。你要真正想去帮助别人,才去选这一条路。你要想明白你的人生是为了什么,还有你能真正帮助孩子们去做些什么,这样的支教才是真正有成效的。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中传青年将秉持“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在支教工作中发挥传媒特色、勇担社会责任、赓续红色基因,在祖国大地上奋斗与收获,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采访 / 罗雪丽 李亦非 王欣逸 周煜茜

文案 / 罗雪丽 陈祉彤

排版&封面图 / 周宇婷

责编 / 夏玙璠 陈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