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群英荟萃 >> 正文

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 研究生支教团韩弘:点亮乡村孩子艺术梦想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10-17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20

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20年来,超过5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殷切嘱托,讲述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的生动事迹,“传媒团英”即日起推出“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系列专访,展现传媒学子牢记初心使命、躬耕教坛、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的青春风采。

今日推出第一期,讲述中国传媒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隆阳区分队长韩弘的支教故事。他秉持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信念,将播音专业技能带到基层,开拓当地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人生道路,帮助他们走出云南。

【个人简介】


韩弘,中共党员,中国传媒大学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2023级广播电视方向研究生,本科期间获得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员、中国传媒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多项奖励,他还曾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天安门广场献词。

韩弘曾执教于云南省保山市辛街乡实验中学,担任该校高中艺术班的播音主持教师,教学之余他还和其他5名研支团成员一起组织筹办该校的各项文体活动。


【采访问答】

Q: 你为什么选择去支教,还是去那么远的地方?

A: 我在大学本科期间就与研究生支教团有了交集。2019年,我大二的时候,研支团请我为当地做一个线上的普通话推广工作。我就在团委的教室,通过远程连线给他们中学一共2000多人上了两次大课,教他们如何发声、锻炼唇齿力度等。这次经历给我的收获和感触很多。



韩弘在线上对孩子们进行普通话教学

  

后来,我下定决心去支教是因为辅导员的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是你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啊!”当时我听到这句话触动很大,从那一刻起,我就觉得,既然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总得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吧,为我们的国家、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2021年国家制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提倡语言文字工作者到基层去推广普通话。我们这个专业就应该为人民服务、扎根到基层,“腿上得带点泥点子”,把通用语言推广到基层里去,所以我更加坚定了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决心。

Q: 支教意味着需要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老师的身份,一开始这种转变会不会不自然?你是怎么理解老师这个职业的?

A: 我在支教以前就当过一段时间老师。我们学院有一个志愿活动叫“生活好课堂”,我们会到北京的各个社区里教老年人如何朗诵。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已经开始当老师了,所以当我到保山去支教时,我就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老师这个角色了。我觉得我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应该给学生们带去知识,助力他们的梦想。所以我当时最大的心理压力是如何把这帮孩子带出来,让他们艺考成功,走出云南的大山、见识外面的世界。 


韩弘在辛街乡实验中学与同学们在一起


Q: 你给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A:主要是考学和生活两个方面。首先从考学这个方面来说,云南人口比较多,高考的压力也很大。当时我们去学校招生,向他们介绍什么是播音主持、编导、声乐等艺术类专业。每个老师讲解完,学生如果想报我们的班,就去我们班上课。当时我在高一就招了差不多四十个孩子,我们教的孩子后来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第二个方面是陶冶生活情操。我支教的高中对于艺术类课程的关注是不够的。比如说到了备考期间,艺术课随随便便就被取消了,那就间接导致了学生对艺术的接触度、了解度不够。所以我们和当地的学校沟通,即使平时的音体美课程无法开展,也一定要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们知道原来艺术是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比如说我们在五四青年节的时候组织了一个游园会,有唱歌、击鼓传花等活动,学校所有在编的文体艺术老师都参与其中,带领孩子们玩了一圈,在晚上我们又组织了一个大晚会。其实我们在那里组织了很多晚会,教师节、中秋、国庆、五一……我们希望学生们参与其中,或者在看了节目之后,能够觉得短暂的三年高中生涯也有如此精彩的时刻,这在他们整个成长过程中也是一个记忆点。其实艺术不需要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只需要在某几个时间点里面,你想到了那一段美妙的回忆,它能够治愈你,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韩弘在云南支教


Q: 在云南支教支教结束后,你有没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A: 其实更多的是身份的转变,从老师到学生。对于我个人而言, “吾日三省吾身”,我回来之后,觉得自己在学术方面还有一些缺漏,专业课还不够扎实,我觉得我还能够做得更好,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所以说我很明显的一点改变就是听课更认真了,并且听完老师的讲授,我还会自己多加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和本领。对于很多想去支教的同学有什么建议或寄语吗?首先一定要锻炼好身体,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因为你去的是基层,当地的医疗条件、生活条件、卫生条件,可能跟你一直生活的环境差距很大。其次就是要安排好一些个人的事情,比如实习、兼职等,这是很现实的事情,可能会成为你支教的阻力。我觉得做事还是要纯粹一些,既然选择去支教了,那就要抛弃很多事情,物质条件、工作机会等等,总结一句话——你要做好放弃一些事物的准备。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中传青年将秉持“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在支教工作中发挥传媒特色、勇担社会责任、赓续红色基因,在祖国大地上奋斗与收获,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采访 / 罗雪丽 李亦非 王欣逸 周煜茜

文案 / 罗雪丽 陈祉彤排版&封面图 / 周宇婷

责编 / 夏玙璠 陈祉彤